4月7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北外为公讲堂”第三十九讲“‘打土豪分田地’是马克思主义从本土化到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在线上举行。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韵公教授担任本次讲座主讲人,讲座由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院长姜飞教授主持。
尹韵公,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首批入选者,中央文宣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首批入选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系统领军人才工程首批入选者,国家社科基金新闻传播学科评审组召集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原召集人和成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全国50余所高校兼职教授或客座研究员。
讲座内容:
尹韵公教授以“打土豪分田地”这句土地革命时期的宣传口号为切入点,带领大家一同回顾了该口号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现实逻辑,探究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传播道路,并由点及面地串联起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革命思想从本土化到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尹韵公教授首先介绍了“打土豪分田地”这句口号的由来。该口号最早出现在1927年的文家市,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它不仅表明了红军的政治主张,同时也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为他领导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从1921年建党到1927年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怎样的思想转变?”尹韵公教授以该问题引入,通过详尽的史实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开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过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开展了一系列工人运动。
尹韵公教授提到,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代差,马克思列宁主义诞生于工业文明,而中国当时仍是一个以农业文明为主的国家。因此,中国共产党需要以符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1923年6月召开的中共三大上,毛泽东首次强调了农民群众的意义,农民问题从此受到党的重视。中共三大也由此成为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认识原点。此后,毛泽东致力于研究包括农民问题在内的中国具体国情。尹韵公教授认为,土地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开始。八七会议后,中共将“打土豪分田地”确立为土地革命的核心内容。这句口号为大部分苏区农民的生存、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具有史诗般的革命意义。此外,尹韵公教授还讲到中共党旗诞生的故事,结合历史史实生动讲述了党旗作为政治传播符号在革命运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党旗的设计、应用以及相关口号的提出,从不同方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化发展的过程。
通过解读“打土豪分田地”这句简短的口号,尹韵公教授还原了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躬耕具体国情的不懈努力。
讲座最后,姜飞院长做了简要总结。他提到,“打土豪分田地”这句简洁明了、深入人心的口号的提出佐证了中国共产党是最懂传播的政党之一,尹韵公教授所说的“抓住了中国革命的传播密码”是对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能力的高度概括。此外,姜飞院长还提到,尹韵公教授提供了一种“历史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即以史实为点,连点成片,进而阐明事件背后的逻辑并预测事态的发展。
精彩问答:
Q: 在具体研究中如何区分“本土化”和“中国化”这两个概念?
A:“本土化”说到底就是“中国化”。但依据中国革命的地域限制和领导人身份转变等历史背景,两者还是有所区别。“本土化”更多用于中央苏区时期,而“中国化”始于延安。
Q:市场经济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部分吗?
A: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原理框架,不能代替具体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是将普遍真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市场经济只是实事求是,满足人们幸福生活需要的现实要求。
供稿丨廖少康 冉育华
排版 | 曹萌羽
指导老师丨李琳熙
审核丨刘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