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闻传播业历史与现状研究》成功开题

作者:时间:2018-03-16点击数:

3月14日上午,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姜飞教授主持的2017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闻传播业历史与现状研究》开题论证会在行政楼504会议室成功举行。校长彭龙教授,副校长袁军教授,校学术委员会主席文秋芳教授出席会议,对开题论证做出指导并对未来成果和研究提出要求。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部长高晓虹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昆教授,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唐润华先生,中国日报网副总编辑李欣女士,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前任院长、伊斯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白贵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室主任王广博士,我校艺术研究院院长孙萍教授,科研处处长张朝意教授,人事处处长张继红教授,教务处处长金利民教授,校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海燕教授等专家学者暨项目组主要成员出席了开题会。会议由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执行院长章晓英教授主持。



会场照



袁军副校长致辞



文秋芳教授致辞


袁军副校长首先宣读了教育部立项批文并致辞,对到场的专家表示欢迎与感谢。他指出我校的新闻传播学科发展潜力巨大,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能够针对我们国家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提出一些管用的思路和建议,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文秋芳主席在致辞中强调了新闻传播学科的重要性,她相信不仅项目能做好,由此研究队伍也能带起来,这是双赢,她表示学校将联合不同语种之间的资源为该项目提供学术保障。



姜飞教授作报告


首席专家姜飞教授面向所有与会专家做了项目思路和存在问题等方面的汇报,陈述了项目研究可能的切入视角、项目特点、研究内容以及开展的步骤,提出将以传播生态视角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传播基础结构建设为切入点展开研究,丰富外国新闻史的史料,拓展和建构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理论的中国研究风格,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做出项目应有的贡献。



高晓虹教授发言



陈昌凤教授发言



喻国明教授发言



张昆教授发言



白贵教授发言


研讨阶段,各位评审专家对项目给予了肯定,同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高晓虹教授指出,这个研究首先凝聚了非常好的团队,相信在姜飞教授的带领下,经过这样一次历练后可以承担更多的国家级研究任务。陈昌凤教授指出项目的成功立项结合了北外的多语种优势与姜飞教授跨文化传播研究专长,是“双赢”的结果,指出,项目成果不是简单的新闻传播业历史描述,有必要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现实要有帮助,具体实施里面要细化、具体化,可行性方面要分步骤、分战略来做。喻国明教授从三个方面提出项目的关注点,包括要解决触达的问题、认知偏差问题、认同的问题,并对项目立项和未来的孵化提出期待。张昆教授建议加强来自北外学校方面对项目组的支持,加强学校与学校、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合作;时间维度上要更重视研究现状,空间维度上则放在核心地带和国家,并鼓励项目组以此为基础和契机,带动北外国际新闻传播学院朝向新闻传播重点学科建设更上层楼。白贵教授提出,项目研究尤其需要注意到宗教问题并就此提供了相关的信息。唐润华研究员首先祝贺项目的立项和开题,并就北外和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研究的未来合作提出了建议。李欣副总提出,有关中国日报如何加强与沿线国家媒体的合作,推动中国新闻能够海外落地方面的研究,期待与项目组进行深度合作。王广主任提出,除了史料和实践层面之外,项目组有必要加强跨文化传播理论方面的研究,作为项目成功实施和获得高质量成果的保证。孙萍教授则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表达了深切的关注,并期待就艺术和戏曲的国际传播研究加强与项目组的深度交流。



唐润华研究员发言



李欣女士发言



王广先生发言



孙萍女士发言


会上,彭龙校长做重要讲话,对出席的专家表示欢迎与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目前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情况,他指出,该项目的立项为我校新闻传播学科建设和师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希望学院利用好项目资源,加强国内新闻传播院校和学科深层次合作,为成功打造具有北外特色的国际新闻与传播学科做出积极贡献。



彭龙校长讲话


下午,在姜飞教授和章晓英教授主持下,项目组主要成员进行了头脑风暴式研讨,就上午的专家意见逐个深入分析其启发性和可行性,并就项目研究步骤做出了阶段性规划。

本项目对于我校利用多语种的学科优势整合校内资源,提升学术水平,打造研究平台与人员队伍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等具有重要意义。



合影



(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王楠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