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探索发展新路,树立品牌形象

作者:时间:2017-01-09点击数:

一、加强协同创新,拓展学术平台,——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传媒大学共同创办《国际传播》杂志



《国际传播》于2016年11月正式出版发行。该刊物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由我院和中国传媒大学协办。总编辑部设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外国大学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为西部编辑部,中国传媒大学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为东部编辑部。

《国际传播》是一本面向国际传播研究人员、从业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学术期刊。该刊立足实践性,紧密跟踪全球范围的国际传播动态,及时总结国际传播实践经验;突出对外性,立足中国崛起的现实和塑造大国形象的需要,着力解决中国在对外传播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强化学理性,深入研究国际传播规律,努力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精神和时代面貌的国际传播理论;体现前瞻性,加强对国际传播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提高中国国际传播的主动性和主导性,推动国际传播不断迈向新台阶。《国际传播》不同于一般的学术期刊,突出强调“一国一策”传播策略研究、受众研究、合作传播机制研究等,努力推动中国国际传播理论建设和实践创新,促进中国国际传播实现国家战略和外交政策目标。    

根据期刊定位和办刊宗旨,《国际传播》设置了特别关注、理论前沿、传播策略、受众研究、国际时局、案例分析、传媒动态等栏目。目前,我院主要负责“国际时局”和“传媒动态”两个栏目的组稿工作,同时参与各栏目稿件的编辑工作。首期刊物中,应我院邀请,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世界著名全球化研究学者马丁·阿尔布劳为首期刊物撰写了“特别关注”栏目的重要文章。文章的中文翻译也由我院负责。


二、深化国际交流,搭建文化间跨学科桥梁——举办当代马可·波罗:国家形象建设和中国品牌推广”学术对话

10月15日,我院与英国切斯特大学共同主办“当代马可·波罗:国家形象建设和中国品牌推广”学术对话。闫国华副校长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长赵大力先后致辞。

会上,英国切斯特大学校长Tim Wheeler、斯里兰卡驻华大使Karunasena Kodituwakku、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胡邦胜、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综合舆情研究室主任孙明、上海HAVAS数字营销执行总裁Brendan Tansey先生、ITV Granada的资深新闻主播Rob McLoughlin先生、切斯特大学商学研究院客座教授孙鸿、我院何辉教授、我校亚非学院副院长马仲武、我校阿拉伯学院教授薛庆国等多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与国内外专家学者、我校师生进行了对话交流。此次学术对话活动汇集了来自不同学科、不同国度的声音,从历史、文化、商贸、营销、品牌传播等角度重新认识马可·波罗开启中西方交流的包容和对话精神。正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胡邦胜在发言中强调:“作为一名新闻人,唯有将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观念更新三者结合,多走多听,打破传播学单一壁垒,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形象构建和品牌推广做贡献。”


三、服务社会,树立品牌形象——举办新华社“英文评论对外报道写作”培训班



12月12日,我院与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共同举办的新华社2016年“外文采编”培训项目英文评论对外报道写作培训班正式开班。新华通讯社教育培训中心主任陈良杰、副主任姜涛,我校党委副书记赵旻、副校长贾德忠出席典礼。

 我院牵头组建了具有丰富新闻报道工作经验和专业培训经验的中外结合、业界和学界结合的师资团队,团队成员分别来自路透社、《联合早报》、《中国日报》社、《环球时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凤凰卫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及我校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和阿拉伯学院。培训围绕十大主题展开:外媒经典评论赏析、新华社英文评论现存问题、中国政治术语的国际表达、中国威胁论的应对策略、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评论报道的概念创设、客观性与主观性的平衡、社交媒体上评论报道的话题设置、国际评论受众意识、评论报道的角度选择。此次培训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员加强英文评论写作能力,提高新形势下议题设置能力,助力新华社掌握对外传播的主动权、分析解读的定义权、舆论引导的话语权,实现从“被动回应”向“主动出击”的转变。培训为期10天,20位来自新华社总社及国内各分社从事英文采编报道的编辑、记者参加了本次陪训。在结业座谈会上,学员们对培训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认可,认为网院的教辅组织工作做得很细很扎实,我院的教学组织工作做得很扎实很用心,达到甚至超出了他们的预期目标。


四、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丰硕——学生媒体《107调查》及学生作品获多个重要奖项

本年度,我院学生媒体《107调查》屡获大奖。11月,在《中国日报》2015-2016届两岸四地“校园学报新闻奖”的中文组中,包揽“最佳文化艺术新闻报道”奖项前三甲和“最佳新闻写作”亚军4项大奖。同月,《107调查》在“第三届红枫大学生记者节”再次荣获“十佳校园媒体”称号,多篇新闻作品斩获单项奖。


五、科研工作成果丰硕——荣获“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度优秀科研集体奖一等奖”




 本年度,我院获“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度优秀科研集体奖一等奖”。此外,于2014年始设在我校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秘书处的“外国新闻史研究委员会”被中国新闻史学会评为2015年优秀二级学会。这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我校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提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我院谢庆立教授、郑保国副教授、刘滢副教授论文获“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史研究委员会2016‘优秀论文奖’”。


(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樊亚欣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