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对话】与圣加仑大学教授谈通识教育

作者:时间:2015-09-10点击数:

近日,来自瑞士圣加仑大学经济与政治科学学院的国际事务主管Christoph Frei教授就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师生提出的有关通识教育问题进行了解答。

 

 

弗雷教授认为,大学的通识教育为学生日后解决现实问题打下良好基础。他举例到:“现实问题,如全球变暖,涉及到多个维度。它既属于自然科学领域,同时也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我们需要用多角度思维看待现实问题,这是我们需要从大学的通识教育中学到的。”


在圣加仑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辨能力。圣加仑大学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四年系统的培养。入学第一年,学生需要接受包括法学、经济学、商学和政治学在内的四大学科基础教育,并在随后的三年中不断深入学习。

通识教育的开展对教师素质也有一定要求。弗雷教授认为,谦逊是对教师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如果一位老师认为他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无所不知,那么他的视角就会被单一的思维限制,”同时,扎实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与综合性知识相结合。他总结到:“开展通识教育的教师需要具有谦逊的品格,挑出固有思维框架的意愿,并有良好的通识教育基础。我们既需要‘通才’,也需要‘专才’。”

针对一些学生对通识教育缺乏兴趣的问题,弗雷教授也交流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学生应该坦诚,让老师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而不是依赖老师为他们而改变。“作为老师,我们相信自己所在的领域是最重要的。”他解释:“但这就好像是森林由许多树组成一样,每位老师都站在一棵树上,认为自己是最好的。这时候就要看学生自己了。”

 

(供稿/ 高媛 黄巧)


以下为访谈内容:

对话嘉宾:瑞士圣加仑大学经济与政治科学学院 国际事务主管Christoph Frei教授

(问: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答:Prof. Frei)

 

问:请问您如何理解“通识教育”?您所在的圣加仑大学是怎样开展通识教育的?

答:大学里有明晰的学科设置,每个学科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看待现实问题。但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仅靠单一学科。比如全球变暖,它具有多个维度,既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法律等领域。社会现实总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尝试着用多角度思维看待现实问题,这也是我们需要从大学的通识教育中学到的。

在圣加仑大学有四大学科,分别是法学、经济学、商科和政治学,我们采取跨学科的教学方式。第一年对学生进行四大学科的基础教育,接下来三年继续深入教学。经过四年的系统培养后,学生将成为掌握不同学科思维的多面手。从根本上说,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专才,而是结合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让年轻人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思考和交流。进行系统教学的同时,我们鼓励学生多实习实践,而课程的考核方式也与实际问题紧密相连。

 

问:请问贵校开展通识教育时如何把握不同学科的深度?

答:我想最直接的回答便是通过学科综合类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同时让学生完成一些实际项目来考察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本科和硕士的毕业论文也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应用和证明。但从一个更高层次上,学生需要理解各类开放性的问题,并能很快地调动不同的思维角度。他们应该具备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能力并进行实际运用。

 

问:那么开展通识教育的教师们需要具备哪些品质?

答:首先最基本的特质就是谦虚,因为一旦你认为对自己的领域无所不知,你的视角就会被单一思维限制,这样永远达不到一个理想教师的要求。当一位老师就某一问题发表见解时,他(她)应该能够通过多角度加以分析;另外一点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性知识的结合,包括文理结合。

总的来说,我们要求教师具有谦逊的品质,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的意愿以及对自我进行良好的通识教育。我们既需要“专才”,也需要“通才”。

 

问:您更愿意视自己为专才还是通才呢?

答:我认为我是通才。我在各种不同的领域都有工作经历,比如瑞士银行、瑞士月刊、政府部门以及学术领域,这种宽泛甚至会让我觉得我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够专业。但是在必要时,我有能力在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成为一名通才需要勇气,有时甚至会遇到危机。我们同时也需要“专才”,只有这样才能在许多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问:贵校对教师有什么具体要求呢?

答: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接触,全方位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最强大的推动力来源于学生,只要学生通过问题来督促你,便无法回避,你需要有所准备。因此,我认为最好的接触方式就是课堂教学,多与学生接触。

其次是加强老师之间的沟通。我们鼓励老师们进行合作教学。但这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合作研究很耗时,需要长期的磨合与协调,或者同事间有难以沟通的问题。

合作教学是最好的方式,能使得不同思维相互碰撞。我们需要不同的观点。

 

问:那学校会对合作教学采取奖励机制吗?

答:这是一个激励机制问题。以我的经验来看,愿意合作的老师占一半左右,但仍有部分教师更看重个人的学术研究,他们更想成为自己研究领域的“国王”而不是为学生群体服务。我们作为老师也仅仅掌握了部分真相,但我们是知识的传授者,我们是为学生服务的。

 

问:您如何看待师生关系?

答:在我看来,未来我们会与学生走得越来越近,帮助学生们相互合作。这或许也能让学生觉得,老师未必要回答学生的所有问题。对于老师而言,有些问题也存在疑惑,但是老师们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沟通和交流。


问:对于只对某一专业感兴趣的学生而言,通识教育会是一种负担吗?

答:这就需要学生自己站出来,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应该坦诚,让老师们了解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作为老师,我们相信自己所在的领域是最重要的,甚至认为其他人基本都是无知的。当然这样能更深入地进行研究,但这就好像森林由许许多多的树组成一样,每一位教师都站在自己的那棵树上,认为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这时就要看学生们自己了,不要依赖老师们去为你而改变。

【责任编辑:王怡文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