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在阿语楼504会议室举办“关于‘网络舆论聚集’研究的学理思考”主题讲座,这是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为公讲坛”系列讲座第四讲,主讲人为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教授,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师生参加了讲座。
董教授首先从网络舆论聚集与众多不同概念谈起,指出在当前“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相关研究中,研究对象名异而实同。
通过梳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相关论文的关键词及其词频,董教授将“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分为危机管理研究范式、公共领域研究范式、科学认识研究范式和学术反思研究范式,其中主导范式为危机管理研究范式。
随后,董教授引用论文,提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作用以正向为主,同时在研究中发现,使用“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论文中的案例在性质与作用上各有不同,二者形成印证。由此,董教授指出,大多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准确命名,应当是“网络公共事件”。
谈及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群体性事件区别,董教授从行为主体、行为性质、适用法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辨析,进而指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弊端。
而实际上,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纠正早已源起。但为什么这种纠正并未得到采纳呢?董教授指出,路径依赖和社会现实是两大主要原因。
最后,董教授谈到用“网络公共事件”取代“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指出当前的学术研究亟待改变“网络群体性事件”危机管理研究范式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促进网络舆论监督进入新的历史时代。
提问环节,现场互动频繁。就行为主体的差异和群体性事件在西方的表述等问题,董教授逐一为现场师生解答。
此次讲座分享了“网络舆论聚集”研究的学理思考,让参与师生更加了解用“网络公共事件”取代“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对今后研究网络舆论相关问题有所启发。
(供稿:郑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