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凤教授深剖智能时代的传媒理念创新

作者:罗嘉妮时间:2019-11-21点击数:

11月20日晚,由教务处、宣传部、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改变世界的新闻与传播”校园文化讲座第五讲在图书馆四层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陈昌凤教授围绕“数据化与智能时代的融合与新闻理念变革”详细剖析了技术变革如何推动传播进入智能时代,并对个人、组织、国家和社会产生深刻影响。讲座由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院长助理刘滢副教授主持。

EBE1

陈昌凤认为,当今时代的新技术主要分为大数据、智能化、移动化三大类。她首先指出技术革新带来了媒介融合的新态势,继而结合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讲解了数据与智能时代的媒体生产、智能算法与信息推送等主题,最后提出“智能技术挑战传播伦理”这一热点议题。

陈昌凤表示,技术不但推动了媒体新变化,还扩展了人类的体力和灵巧性、感觉的范围和灵敏度、改造自然能力和脑力这四类能力。不同年龄群体中的代沟会先转变成数据沟,再演变为技术沟。

C21D

提及数据与智能时代的媒体生产,陈昌凤认为智能是利用有限的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各种数据采集和运用技术在未来的媒体生产行业变得更为重要,数据工作中还隐含着数据“异化现象”、失真风险、隐私风险和国家安全等风险。谈到智能算法与信息推送等主题,陈昌凤认为媒体过去是缔造公共性的一个介质,但因为算法推荐的个性化,人们在平台获取信息逐渐私人化,并进一步提出了“未来的技术是否会消解公共领域”这一值得深思的问题。

最后,陈昌凤阐述了智能技术与传播伦理的矛盾关系,提出“透明性”是新媒体的核心伦理,同时强调在新技术时代,既要考虑工具理性带来的最大效益价值,也要考虑人类本源的真善美的价值理性,只有两者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地构建健康的传播秩序。

139CE

陈昌凤教授的讲座受到北外师生的热烈欢迎。在提问环节,同学们围绕社会共识和社会协同、智能翻译和5G提速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疑惑,陈昌凤以具体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解答,同学们表示受益匪浅。

1A38A

陈昌凤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务副院长(正职),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办新闻传播学科组成员,教育部新闻传播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记协常务理事。她的主要著作有《美国媒体规制》《网络时代的盛世危言——互联网与社会变迁》《新闻学前沿》等,曾发表论文两百多篇,近年研究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项目,包括“智能时代的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研究”、“美国传媒控制体系研究”等。


(责编:马晶晶)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