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传播中的叙事:国家、区域与个体”——第二届国际新闻与传播教育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多语种国际舆情研究论坛顺利召开

作者:时间:2020-12-25点击数:

12月19日,由多语种国际传播教育联盟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联合承办,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专业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国际新闻与传播教育论坛暨粤港澳大湾区多语种国际舆情研究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序幕。

论坛开幕式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侯迎忠教授主持,开幕式上,侯迎忠教授介绍各位出席会议的专家与嘉宾,并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感谢。

97DE7

王廷惠副校长致开幕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廷惠教授致开幕词,她首先表达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国际新闻与传播教育所发挥的作用值得深入探讨,本次论坛正是聚焦这一问题,其意义十分深远。恰逢55周年校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对于国际新闻人才的培养越发重视,秉承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精神,践行卓越诚信、包容自信的广外价值观,改革创新,坚持奋斗。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院15周年之际,学校始终以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化高水平新闻传播学科为目标,着力构建全媒体国际传播学科体系。最后,王廷惠教授再次向与会嘉宾表示感谢,并预祝此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9FEB3

袁军教授发表致辞

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军教授也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他表示在特殊时期,能够逐渐摆脱疫情影响,召开本次论坛离不开各方的协作,对大家的努力和付出表达深深的敬意。袁军教授提出,本次论坛将主题确定为“疫情传播中的叙事:国家、区域与个体”,下设十个议题,回应疫情期间国际传播的重要作用与其所面对的种种问题与挑战。其中值得关注的三大方面分别为:新冠疫情与国际环境,分析当下中国面临的国际传播环境,研讨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化危为机;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的反思这一“老问题”,聚焦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从新闻教育的角度进行总结与反思;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舆情问题,分析粤港澳地区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历史与优势。最后,袁军教授希望此次论坛能够激发更多的学术激情,碰撞更多的思想火花,祝愿论坛取得丰硕的成果。

82E51

开幕式最后,各位参会专家与嘉宾共同合影留念



嘉宾演讲:

在大会主旨演讲部分,来自重庆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苏州大学和湖南大学的8位专家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带来了精彩的演讲。第一阶段发言由北京外国语大学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院长姜飞教授主持。

A1829

马胜荣教授发表演讲

新华社原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辑、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马胜荣教授带来《浅议国际新闻与传播的几个老问题》主题演讲。他以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记录片《76天》为例,引入对国际新闻与传播老问题进一步思考的启发与思考。马胜荣教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国际新闻与传播的老问题:一是内容,作为国际新闻与传播中始终最为重要的部分,应是客观、公正和全面的,在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的同时,平衡地描述不同方面;二是渠道,需要建立自己的渠道,并且用好渠道;三是受众,从国力、新闻事件本身的影响力以及新闻的传播能力三个决定因素分析了受众与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关系。马胜荣教授建议各个高校在教育中研究并解决这些“老问题”,才能大力改进国际传播的能力。

156E6

尹韵公教授发表演讲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韵公教授通过线上参会的方式带来主旨演讲《国际传播的耳朵与嘴巴问题》。从西强我弱的大环境、自身遇到问题习惯保持沉默的风格、以及对于国际舆论场的不适应三个方面对“自己的嘴巴有问题”进行分析,即“不会说、不愿说、不敢说”。而针对“对方的耳朵有问题”,尹韵公教授以贸易战为例,阐释新冠疫情对国际舆论环境一定程度上的改善。我们应正确认识耳朵与嘴巴的问题,逐步强大话语权,改变国际舆论场。

7E595

张昆教授发表演讲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张昆教授发表主题演讲《新闻院系的学院文化建设刍议》。他以涂又光教授的“泡菜理论”作为切入点,梳理文化的概念,阐释学院文化的内涵,强调学院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学院文化的育人功能不可忽视。随后,张昆教授从校园文化、地域文化、时代精神和物质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学院文化的因素,为建设学院文化路径提出了十分有效的建议。

9BAA0

唐润华教授发表演讲

大连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润华教授以《大变局背景下国际传播的整体性与差异化》为题带来演讲。唐润华教授认为,当下百年未见之大变局对于国际传播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而战胜挑战、抓住机遇的关键就在于把握国际传播的整体性和差异化。他从传播的主体、内容和抵达层面三点阐释了国际传播整体性的现实意涵,从结构的系统性体现其主要特征;分析国际传播差异化的驱动因素及前提,解释实施差异化策略的必要性;为适应国际传播整体性、实行国际传播差异化策略提供多方面的指导。

7BA0D

陈龙教授进行点评

第一阶段演讲结束后,由苏州大学传媒学院院长陈龙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他肯定了各位专家对于国际传播、学院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的思考与反思,使得各位专家的演讲更加丰富和饱满。最后,陈龙教授对各位专家的发言表示感谢,大会主旨演讲第一阶段告一段落。


第二阶段主旨演讲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杨魁教授主持。

首先是由苏州大学传媒学院院长陈龙教授带来《疫情决胜期国际传播话语口径的选择及其普适性意义》主题演讲。他提出了当下国际传播负面观感的问题,分析“无限博弈”新常态下建设国际绿色传播话语的可能性,表示国际治理公共产品是衡量绿色传播话语体系有效的关键。并阐释了长远、可持续国际传播话语口径应强调的生命至上、国际合作、沟通谈判解决纠纷等重点。

79A65

陈先红教授发表主题演讲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陈先红教授发表《疫情传播中的国家元叙事:神话 原型 隐喻 价值观》主题演讲,提出在抗疫语境下用现代抗疫神话故事塑造中国国际形象的观点,从疫情之下西方元叙事的终结、中国元叙事的困境与重构三方面深入思考,打通讲好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和公关战略新思路。

A0B39

董天策教授发表演讲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教授以《试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窗口期的风险传播》为主旨展开发言。他首先围绕突发传染病疫情的社会预警与风险传播展开讨论,提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窗口期,风险传播总体上失灵,并分享风险传播失灵的三重逻辑及动力学机制。董天策教授认为,我们应当从风险传播失灵中吸取的深刻教训,健全真实信息的沟通与传播机制,创新传染病疫情的预防预警机制,澄清思想观念中的诸多模糊认识。

8FB63

彭祝斌教授发表演讲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彭祝斌教授带来题为《“抗疫”中的跨文化共情传播》的演讲。他通过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例子,分析了在特殊时期,跨文化共情传播作为国际互助抗疫中独特的文化景观,其含义与价值、动力机制与实践路径。彭祝斌教授表示,互助抗疫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抗疫合作,而在此期间的跨文化共情传播则加强了彼此对国际合作抗疫的认识、理解与支持。

第二阶段演讲由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张昆教授进行点评。他指出第二阶段演讲中四位专家的发言可分为两种类型,陈龙教授、陈先红教授和彭祝斌教授主要阐释了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国家形象,而董天策教授则主要对新冠疫情期间的风险传播进行了反思。张昆教授对第二阶段的演讲表示了肯定,并进行延伸,为主旨演讲部分画上圆满句号。


至此,大会主旨演讲告一段落,期间各位专家学者围绕论坛主题发表观点、分享经验,丰富了论坛的学术交流与研讨,为国际新闻与传播教育及粤港澳大湾区多语种国际舆情研究带来启发与思考。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