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北外为公讲堂第四十二讲“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近平新闻舆论论述领悟与践行”在线上召开。新华社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高端智库高级研究员刘光牛担任本次讲座主讲人,讲座由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高金萍教授主持。
嘉宾介绍
刘光牛,新华社研究院副院长、资深高级编辑,国家高端智库高级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央马克思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
观点精粹
• 习近平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丰富和发展。
• 习近平新闻思想不仅对新闻工作实践有指导意义,对新闻理论研究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 我们要按照总书记要求,胸怀大局,把握大事,着眼大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遵循规律,把握时度效,对新时代中国新闻工作开创新业绩、建立新功勋、做出新贡献。
讲座内容
刘光牛院长首先简要回顾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闻舆论工作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习近平新闻舆论论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正值“5·31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刘院长向同学们介绍了新华社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习习近平新闻舆论论述十讲》,并提炼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10个方面新论述的核心要义。
刘光牛院长由“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这一论断开始,说明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并对总书记关于新闻工作性质地位的“五个事关”、“15字职责使命”和“48字方针”进行了讲解。刘院长表示,“五个事关”是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对新闻舆论工作地位的全面认识,而“15字职责使命”和“48字方针”则是新闻舆论工作需要遵循的原则。
在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国际话语权”论述时,刘院长先是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这一表述,生动地说明了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接着,刘院长围绕提升中国话语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以及讲好中国故事四个方面对增强国际话语权展开论述。在讲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这一方面时,刘院长引用了北外近期发布的“国家国际传播能力指数2022”的研究成果,指出我国当前国际传播能力与国际地位不相匹配的现状,以及在国际社会中发出中国声音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讲座中,刘光牛院长多次引用我国新闻事业史和新华社传播实践案例,以及一些境外媒体的新闻理念和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讲解了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思想在指导各方面工作上的重要性。例如,在介绍新闻的政治性和党性原则时,刘院长通过美国之音更换领导人和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受处分的案例,说明西方新闻实践中存在着非党性与客观中立的新闻观之间的矛盾,反向印证了新闻实践党性原则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讲解“把握好时度效标尺”时,刘院长通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某些新闻宣传“高级黑、低级红”的现象,说明了没有把握好新闻报道时度效的后果。
高金萍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表示刘院长的分享讲座梳理习近平在不同时期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理论与实践发展脉络出发,结合新闻舆论工作实践案例进行重点解读,帮助大家深入了解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重大意义。希望北外学子深刻领会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所承担的神圣职责、光荣使命和根本遵循,共同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供稿 | 王行广
指导老师 | 李琳熙
排版 | 朱小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