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北外为公讲堂第四十五讲“从欧洲传播实践与媒体研究看国际舆论场的博弈”在线上举行。葡新国际文化传媒集团总经理、《葡新报》社长马丽梅担任本次讲座主讲人,讲座由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邓秀军教授主持。
嘉宾介绍
马丽梅,葡新国际文化传媒集团总经理,《葡新报》社长。第十一届广东省政协海外列席代表,第二届广东公共外交协会理事,深圳市海外交流协会第四届海外理事、粤港澳联谊会副会长、全球华人互助总会副会长,葡萄牙中国北方侨商会监事长。
图片源自中新网
观点精粹
·中国只有自己强大,打造更大的舆论场,才能逐渐被世界人民接受。
·华文媒体的传播重点是对接所在国媒体,华文媒体与外国媒体融合,才能影响所在国群体,在所在国发出中国声音。
·贴近当地人民、贴近生活,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讲座内容
马丽梅社长首先谈到了社交媒体在当前中国国际传播大环境中的作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话语权争夺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在西方话语体系占据主导的情况下,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在话语体系中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因此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作迫在眉睫。如今,社交媒体已成为世界各国民众的主流媒介使用方式,在国际传播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社交平台虽以“社交属性”为基础,但却承担许多“政治角色”,例如美国政党选举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暗箱操作,西方媒体机构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有关中国的负面报道和言论。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和强大效果给中国敲响了警钟,当我们在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社交媒体环境中“失声”,我们应如何应对与反击,是今后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任务所在。
马丽梅社长接着分析了当前中国国际传播工作所处的困境。从国际传播角度来看,受众人群的东西方文化差异非常显著。西方受众有其固定的思维模式,且普遍对中国缺乏了解。这就导致一方面,一些西方政客不敢用自己的前途去冒险,在位期间不会改变其排华反华立场;另一方面,西方主流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和追求商业利益,大都从负面角度片面性地报道中国。由此可知,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话语体系对中国始终带有偏见和成见,中国的国际信息传播面临更大的难度和挑战。
马丽梅社长就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应坚持走媒介融合道路,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各种新兴媒介技术,拓展和挖掘信息传播的范围和深度。第二,要坚持中国特色,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海外受众普遍对贴近生活、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容更感兴趣,传播此类内容信息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第三,应加强与目标国家和地区的媒体互动,整合目标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力量,通过信息分享、议程设置等方式,放大中国声音并增强中国国际传播影响力。
讲座最后,同学们就华文媒体在海外传播建设、与海外媒体合作现状等相关话题与马丽梅社长进行了交流。
供稿 | 陈然
指导老师 | 李琳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