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传播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国际传播分会筹备会在北外举行


2022/11/01  

2022年10月29日,中国国际传播学科建设研讨会暨国际传播分会筹备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隆重举行。本次会议聚焦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际传播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以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传播分会建设等重大议题,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国际传播学科体系的一次重要会议。


17AE3


经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批准,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国内从事国际传播教育、研究、实践的高校、媒体与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发起组建国际传播分会。国际传播分会的宗旨是:搭建中外国际传播教育、研究与实践交流平台,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增进国际理解;创新国际传播理论,探索国际传播人才培养规律,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知识体系;搭建国际传播学界与业界合作平台,促进国际传播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展联合攻关,为中国国际传播和软实力建设发挥智库作用。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王永利,教育部社科司科研处副处长魏志奇,高级编辑、新华社原副社长严文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CGTN主任范昀,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百精,新华社音视频部副主任、国传平台副总监孟娜,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总编辑曾庆锴等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演讲。来自全国十七所高校的领导、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和多家中央级主流媒体的业界同仁参会。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杨丹致欢迎辞,副校长孙有中主持会议。


EF5F


杨丹校长向与会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题为《勠力同心 踔厉奋发: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传播学科体系》的欢迎辞。杨丹指出,中国国际传播学科建设应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并分享了三点看法:确立立足点,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坐标,扎根中国、服务中国;找准聚焦点,聚焦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学,形成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把牢着眼点,着眼于融通中外、放眼全球,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表示,当前中国国际传播学科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尚未形成中国自主的学科体系,尚未获得独立的学科地位,缺少思想和知识的贯通融合,国际传播学界、业界和政府部门缺少协同。基于此,杨丹强调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国际传播分会的使命与任务以及国际传播学科建设的北外担当。作为国际传播分会的发起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将进一步发挥外语优势,挖掘全球语言、全球文化、全球治理三个领域的学科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用全球语言文化赋能国际传播,用全球平台助力国际传播,用前沿技术创新国际传播,用多语种学术期刊方阵和指数矩阵参与国际传播。


EDED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王永利在发言中充分肯定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率先发力,联合政界、学界、业界多方资源,承担起国际传播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智库建设的使命担当。王永利指出,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战略性、紧迫性和重要性。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协会的会员单位,多年来引领全国外语教育的发展,肩负着把中国介绍给世界,把世界介绍给中国的历史责任。他对北京外国语大学担纲组建国际传播分会寄予厚望,表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将全力支持分会发展,继续推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交流互鉴与共同发展。


10372


高级编辑、新华社原副社长严文斌认为,研讨会的召开必要且及时,北外牵头组建国际传播分会意义重大、实至名归。他指出,国际传播高端人才的培养“语言是基础,文化是功底,传播是技巧”,要致力于改变海外受众对中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行为。


F017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CGTN主任范昀表示,中国国际传播要实现“弯道超车”,语言是重要基础,人才是传播核心,且各国际传播行为主体之间要协同合作。他提到,通过与北外的紧密合作,总台正在探索一套新的方法,希望能够更好地实现对目标受众的全覆盖,以期获得更大的传播影响力。


11AA5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对国际传播分会的成立表示支持。他表示,构建中国特色的自主的国际传播知识体系要面向实践、学科和专业,为社会提供一套可转化的解决方案。


134EB


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认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语境下,国际传播的内涵应从原来具体的国际新闻报道业务上升到基于文明、交流、互鉴等视角的新维度。国际传播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历史性的任务,关键在于汇聚各方实力和资源,稳扎稳打。


E195


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提到,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传播和战略发展,外语类高校需要重视三个关键词:顶天立地、知己知彼、融通中外。面对分众化供给不够充足的问题,需做到脚踏实地,扎实掌握区域国别的不同知识体系。


EA97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认为,北外发起组建国际传播分会正当其时,体现了应有的担当。北外在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国传媒大学与北外在去年通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优势互补。未来中国传媒大学将继续深化与兄弟院校和业界的务实合作,共同开启国际传播事业的新篇章。


F823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百精分享了关于国际传播学科建设的思考,包括系统重构与格局再造,即以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为突破口,重新理解课堂、学分、专业、价值养成、知识训练和能力提升等问题,同时站在哲学层面的全新知识体系的高度,使国际传播人才通过参与国际交往,输出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价值和智慧。


10248


新华社音视频部副主任、国传平台副总监孟娜认为,国际传播分会的筹建恰逢其时。她分享了国家通讯社作为中国故事的主讲人的经验和做法,包括:以时政报道为引领讲好中国故事,以中国立场、中国视角出发讲好世界故事,以及对优秀国际传播人才的期待等。


EE99


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总编辑曾庆锴认为,传媒机构作为“需求侧”,与高校作为“供给侧”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即在学科建设上实现外语、新闻乃至更多学科的融合;在实践平台方面,通过媒体与高校合作,共同面对国际传播在语言、阵地、项目、平台等方面的困境;通过影响“Z世代”来改变国际舆论格局,构建一个相对开放的国际传播环境。

国际传播学科建设专题研讨会环节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赵刚副校长主持。湖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中国社科院新闻所原所长尹韵公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张涛甫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新闻学院院长隋岩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严功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郭可教授,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钟智锦教授等高校领导和专家学者分别发言,交流了对于国际传播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分享了国际传播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自由发言环节,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赵丽芳教授作为代表发言,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员工作部主任李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侯迎忠教授,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恒军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黄建友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刘国强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杨文、院长姜飞教授参与交流。与会代表们认为,中国国际传播分会的筹建是时代之需,体现了北外的历史担当,代表了学科发展方向,顺应了政府、学界与业界的期待,服务了国家发展战略,是必须努力做好的一件大事。


17772


供稿|李琳熙

审核|吴梅红、崔灿








v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