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实习实践 | 北外“跨文化传播法国调研团”圆满完成调研

作者:时间:2024-02-05点击数:

2024年1月21日晚,北京外国语大学“符号、语言、文化——跨文化传播法国调研团”一行12人(带队教师刘滢教授、胡玭玭老师,学生团员包萨茹拉、张江浩、应浩辉、陈静、周瀚石、郝格林、王唯一、彭文文、疏丹、王梓安)启程前往法国巴黎、波尔多等城市,与当地高校、文化、媒体等组织机构进行了友好交流对话和访问学习,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对中法跨文化传播、法国的国际人才培养、如何在法国讲好中国故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经过十天的行程,圆满完成调研任务,顺利返京。

Part.1 出访总结

1月22日

上午,调研团来到巴黎政治大学,与亚洲、太平洋、非洲和中东中心主任Etienne Cazin先生及国际关系部中国、印度事务负责人Alexandre Mariani先生就法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国际传播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素质、高校之间的国际合作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巴黎政治大学的两位老师接受了调研团的访谈,回顾了到中国访问、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喜爱。

下午,调研团来到法国国立工艺学院,采访了在该校任教的北外校友肖妮老师,并在她的带领下调研了该校图书馆。肖妮老师从北外毕业后来到法国,教授法国人汉语和英语,为中法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1月23日

调研团来到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聆听“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获得者、法国国际电视台TV5Monde前资深时政评论客座记者董纯女士的讲座——“中国故事”系列之《贝尔蒙多父子的中国情结》,感受中法跨越六十年的文化对话,近距离了解中法民间交往的真实故事。讲座后,董纯女士接受了调研团的专访,鼓励青年人不仅要学好传播对象国的语言,更要学好汉语和中国文化。

1月24日

调研团与欧洲新闻学院师生围绕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提升、中法新闻学院交流合作和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等话题进行了研讨。欧洲新闻学院院长Magali Bonavia、学院发展总监Zein Glukmann与集团国际合作总监Bénédicte Favre详细介绍了欧洲新闻学院的办学宗旨、理念与培养目标。Bonavia院长在学院演播室接受了调研团的采访,鼓励同学们积极学习掌握多媒体技能。

1月25日

上午,调研团来到《欧洲时报》文化中心,对该报的国际传播及孔子课堂的汉语教学情况进行实地调研。《欧洲时报》社长钟诚表示,青年人要学会及时捕捉变化,与时俱进,在多元与差异的碰撞中寻求中外文化的交汇点

下午,调研团来到法语联盟总部,与负责人 Jean-François Hans先生就法语联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中法文化之间的互动以及如何进一步促进中法两国交流等方面进行了座谈。Hans先生深情回忆了在中国广东度过的美好时光,真切表达了对发展中法两国友好关系、促进中法文化交流互鉴的强烈愿望。

1月26日

调研团来到波尔多INSEEC商学院,与法国西南华人华侨总商会会长黄林生先生、INSEEC商学院王琨老师、波尔多学联主席辛佳颖女士就法国高等教育的特色、中法青年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如何在法国传播中华文化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黄会长表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希望为中法青年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共同成长。调研团向波尔多的大学生群体发放了关于中法跨文化传播的调查问卷。

1月28日

调研团来到了新华社巴黎分社,与副社长唐霁、时政记者乔本孝、体育记者肖亚卓进行座谈。新华社既是中国国家通讯社,也是世界性通讯社,巴黎分社更是中国媒体在法国开展国际传播的枢纽。三位资深编辑、记者结合在新闻实践一线长期工作的经历,与调研团就媒体如何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中法关系的历史与未来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1月29日

调研团来到法国世界媒体集团,与集团负责人Antoine Cormery先生、法兰西24电视台观察员部门主编Derek Thomson先生、法兰西24电视台新闻主编宋一先生及前凤凰卫视法国首席、法中基金会秘书长柳怡女士就法国媒体的新闻生产模式和国际传播现状、国际新闻人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

1月30日

调研团来到ESCP欧洲商务孔子学院,与孔院理事会成员、ESCP国际交流部门负责人Emmanuelle Khvatov女士,孔院行政和财务负责老师吴环女士,中文教师孙凯文老师及国际学生代表就孔子学院的办学情况、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的边界等议题展开讨论。ESCP孔子学院是全球第十所商务孔子学院,与大学的商务课程相结合,开设多元教学。来自德国、阿根廷等国的国际学生就中国历史、文化、美食、旅游等内容与调研团进行了深入交流,表达了赴中国交换、求学的愿望。

Part.2 调研成果在CGTN播出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同时也是中法文化旅游年。为了解法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熟悉程度,调研团在巴黎凡尔赛宫门前采访了法国当地游客,制作的视频在CGTN环球客栏目播出,以下是视频链接:

https://news.cgtn.com/news/2024-01-27/We-Talk-What-do-French-people-know-about-Chinese-culture--1qHG3ncgBlS/p.html

(出镜记者:周瀚石;视频拍摄:王梓安;法语翻译:陈静)


Part.3 调研团师生心得

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副院长刘滢教授

在中法建交六十周年之际带领一个多元专业背景的研究生团队去法国开展跨文化传播调研,此行意义非凡。从行前联系各个相关机构、安排调研行程、组织跨文化沟通培训、协调团队成员分工、准备中法英三语调研提纲和调查问卷,到指导实地采访座谈、撰写新闻稿、拍摄新闻图片和制作视频……这一路忙碌而充实。然而,看到同学们此行的成长与变化,我感到非常欣喜和欣慰。

从一开始提问时的羞涩、胆怯到落落大方地与法国学者、老师及国际学生自信交流,建立友谊,甚至难舍难分,我看到了同学们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提升。从不知道如何找选题、列提纲到像职业新闻人一样采访法国当地游客,拍摄制作的视频在CGTN播出,并立志成为国际新闻记者,我见证了同学们在国际传播领域做出的努力和进步。从分别学习中法两国的历史文化到探寻二者的互动发展渊源,发现其相通之处,并进一步借鉴法国国际传播的经验,我观察到同学们正在全球视野下开启学术研究的大门,逐渐成长为跨文化的青年学者。这就是全球实践的价值所在。

团委副书记胡玭玭老师

法国是欧洲的传统强国,具备健全的福利保障和职业教育体系,在文化交流和传播领域也是欧洲的佼佼者。在中法建交六十周年的时间节点赴法进行文化交流和国际传播海外调研实践,具有特殊意义。

团队先后参访巴黎和波尔多两座城市,调研了六所大学、三家媒体和三所文化交流机构,与中法青年以及街头民众深入访谈,推动与法国顶尖新闻学院和媒体合作。我们感受到了法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了中国文化在法国传播的进步与困境,力图找寻中法文化传播交流的共通之处。

国之交在于民之亲,民之亲在于心之通。团队成员并非都是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也未必全部与此相关,但我们作为外国语院校的师生,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潮流下,肩负着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文化传播的责任。在培养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专业技能的同时,还需深入了解中国和对象国的历史文化,通过对比、研究和思考,宣传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不遗余力深耕这片跨文化的土壤。

尽管此次行程已经结束,但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种子已在青年学子心中深深扎根,必将在未来茁壮成长。

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2021级博士生包萨茹拉

飞机落地戴高乐机场,细雨中的巴黎阴郁中透着神秘和浪漫。街道、建筑、鲜花、咖啡屋焕发悠闲而甜蜜的气息。“时间即金钱”这一具有新教伦理色彩的资本意识充斥于当今社会之时,在法国人眼里时间或许只是“场景”,是人们用来切换不同生活方式的场景。

十天里,我们访问巴黎政治大学、法语联盟总部、欧洲新闻学院、波尔多INSEEC商学院、法国世界媒体集团法兰西24电视台,寻访法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成功案例和宝贵经验;访问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欧洲时报、新华社巴黎分社、孔子学院等实地了解了“讲好中国故事”的法国实践,深度交流并思考“春节”作为最重要的中华文化符号之一,在法国民众中的认知度如何,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法国人的生活方式;探访图书馆、博物馆、书店等地,思考符号学、后结构主义、文化例外及法式生活方式如何助推法国文化重构和传播。

莎士比亚书店里海明威的原版著作《流动的盛宴》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到底是什么令巴黎从众多中世纪城市中脱颖而出?是什么让法式生活方式具有如此魅力?法国作家蒙田的那句话“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惬意”或许给出了答案,这正与“人,诗意地栖居”审美化人生态度和境界得到了呼应。在巴黎这一“流动的盛宴”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可寻得一份心灵上的共鸣和审美上的共通感,这应该就是跨文化传播最底层的逻辑吧。

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2023级博士生张江浩

来到法国学习以后,深刻体会到了法国的社会文化,同时也对中国的国际传播在法国的发展情况有了一定的思考。

从国际传播层面而言,结合现今国际形势,中国对法国的报道绝不应是简单地放大美国与法国之间的矛盾或负面报道法国。应因时而动,不同事件有不同的报道方式。应积极选择体现法国独立自主的报道,以客观事实报道为主,不能过于激进,将法国的好感反推给美国。

在中法的跨文化传播中,从理论层面而言,中国与法国对于文化的理解共性在于一种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终极理想。从具体层面而言,中国文化的传播在传至法国受众的感觉、感官层面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中国元素广泛。但中国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建立法国人感受中国文化与对中国态度发生改变之间的逻辑链条还较为薄弱。

从法国社会而言,中国是法国的一面镜子,中国社会被法国人部分否定和部分赞同,同时在媒体上法国也存在着对中国正反两面极端理解的受众。因而对于国际传播而言,应尊重客观独立的报道原则,积极争取中国与法国的社会共识。

法学院2021级硕士生应浩辉

本次旅程跨越法国南北,深入感受了法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我们拜访了众多久负盛名的高校,如巴黎政治大学、法国国立工艺学院等,近距离感受法国高校的学习氛围;参访了世界知名的博物馆,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寻找法国文化的符号;调研了历史悠久的葡萄酒文化,了解了法国葡萄酒产业的一角。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一行人拜访的诸多地点,都有北外人热情接待我们。在异国他乡,北外是一种凝聚力,连接着在外的北外人,织成游子身上衣。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2022级硕士生陈静

时光飞逝,十天的时间转眼而过,1月21号实践团出发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翻阅实践路途中的笔记和相册,脑海中的记忆又开始变得鲜活起来。

回想起来,此次实践活动旅程中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参加的“贝尔蒙多父子的中国情结”讲座活动。作为一个法语学习者,除了在语言上得到了锻炼和实践之外,我也有幸结识一位白发朋友,这位老朋友的姥姥是一位中国人。他非常热情并且自豪地告诉我自己的中文名字并且一笔一画在纸上写了出来。在征得本人同意之后,我曾翻阅这位朋友的课本,薄薄的册子上写满了笔记,汉字写得娟秀。本以为这位老朋友学习了多年,经过询问,原来才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中国功夫对他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李小龙是他最喜欢的偶像,所以才会给自己取名为“小龙”。像这位“中国功夫迷”一样,本次讲座也坐着许多银发朋友。或许,他们也有自己和中国的独特的故事……

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2022级硕士生周瀚石

这次法国之行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国家。法国对我们Z时代而言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国度,宏观如历史、文化,微观如时尚、电影都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不少了解。

实践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法兰西24电视台的新闻生产运作模式、新华社巴黎分社记者对采访的执着精神以及法国中国文化交流中心董纯女士六十年如一日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在来之前我常常会想“我们国际传播的触达率如何?怎样能在世界上闯出属于我们中国的一番天地?我们是不是做得不够好?有哪些可以改善借鉴的地方?”但通过这次深入接触国际传播一线记者,我顿悟了一个道理,作为年轻人总是希望马上就能看到一个结果,这多少有些急功近利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这一代代国际传播前线的记者、学者通过水滴石穿、金石可镂的精神不断重复耕耘着,打破欧美国家的刻板印象,将中国故事真真正正地讲给世界听。

法国的建筑和文化让我心旷神怡。从绘画艺术到雕塑艺术,我看到了法国千年文明的瑰丽璀璨。区别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法国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体系和脉络,但其震撼程度不分伯仲。

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感谢老师们的指导和陪伴,感谢一路同行小伙伴们。

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2022级硕士生郝格林

此次来法调研,在与巴黎政治大学、法语联盟总部、新华社巴黎分社、孔子学院等多地负责人及学生深入交流之后,我脑海中国际传播的理论知识在实地实践中得到了印证、转化和极大地丰富扩充。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但是中法文化交流的渊源却可追至法国的启蒙运动,中国儒家典籍在欧洲的传播,恰逢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启蒙运动先驱伏尔泰反对神权,向往敬仰中国哲学大师孔子。后人说,孔子启蒙伏尔泰,伏尔泰启蒙西方。而启蒙运动又反过来影响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可见,中法的文化交流是悠久的、深厚的、绵延至今的。在与法语联盟总部与孔子学院座谈的时候,我也发现这两个致力于向世界传播本土语言文化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机构是有着诸多共通之处的。

中国如今发展强盛,我们的新闻故事,我们的新闻视角,都是独特的世界关注的有价值的部分。而我也将投身于国际新闻与传播工作中,为中法文化交流和扩大中国的国际之声作出贡献!

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2022级硕士生王唯一

回首为期十日的法国跨文化传播调研活动,仿佛踏入了一场值得永久珍藏的美妙梦境。

初到巴黎,是在一个阴雨日。城市的街景笼罩在一片薄雾中泛出神秘色彩。在未来的短短几天内,放晴的天空连同对法国逐步形成的认知与印象一并揭开了面纱。

十天内,调研团成员们到访了许多当地的大学、媒体与文化中心,开启了一场真正跨越文化的旅程。为了进行更加充分的调研,同学们进行了田野调查,到当地学校与各个场所发放问卷,进行随机采访,收集当地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中法关系的认知情况。

调研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成员们在新华社巴黎分社的座谈。本次座谈让我意识到国际传播应当做到“润物细无声”式的表达,在给予受众诸多丰富充沛的内容与“干货”的基础上,激起受众的兴趣与探索欲可以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新思路。此外,成员们在ESCP欧洲商务孔子学院的座谈也让我记忆犹新。在与两位德国留学生和一位波兰留学生点对点的交谈中我体会到了跨文化交流的巨大魅力,在真诚友好的氛围中,大家都加深了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也收获了一份美好的跨国友谊。

今年正值中法建交六十周年,此次的法国调研之旅恰逢其时。本次调研也激发了我渴望进一步深入探索法国文化的兴趣与热情。愿中法友谊长存,在交流与互鉴中展现出蓬勃的生机活力。

国际商学院2022级硕士生彭文文

在这次调研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法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法两国在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参访IEJ新闻学院、欧洲时报、新华社巴黎分社等机构,我深入了解了法国新闻行业的运作模式、对华报道的情况以及国际媒体的关注点,有幸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深入交流,获得了丰富的专业洞见。这次交流不仅让我体会到中法文化的交融,也更深刻地感受到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法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通过访问巴黎政治大学、法国国立工艺学院、达·芬奇故居等地,深度感受到了法国深厚的历史底蕴,每一处访问机构都如同一本书,向我们展示了法国在文化、艺术和科技领域的卓越贡献。在与ESCP欧洲商务孔子学院的交流中,我深入了解了孔子学院在法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计划,这次会谈为我揭示了中法在语言与文化交流方面的积极合作态势,也加深了我对孔子学院在国际教育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总的来说,这次法国调研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也拓展了我的国际视野,收获颇丰。这次经历将成为我未来职业生涯和学术研究中的宝贵财富。

国际商学院2022级硕士生疏丹

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Join BFSU, Go global”,此次调研实践不仅是难得的跨文化学术交流机会,更是了解法国文化、拓宽国际视野的宝贵经历。从最初抵达法国的新奇和兴奋,到走进巴黎和波尔多的著名高校,亲身感受巴黎政治大学、国立工艺学院、IEJ新闻学院、波尔多INSEEC商学院等多所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与当地师生进行深入交流;通过参访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欧洲时报、法语联盟总部、新华社巴黎分社、法兰西24电视台和ESCP欧洲商务孔子学院,又从另一种角度切身感受到中法两国的紧密连接和深厚友谊,多年来中国在法国的跨文化传播发展态势一直生机蓬勃,并取得了累累硕果。

此行收获了与刘老师、胡老师,以及来自国新院、国商院、法学院、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的其他十一位优秀可爱的老师同学们的友情。旅途中,大家通过团队合作高质量地完成了采访、路线规划、摄影、文案编辑、问卷调查等调研任务。最让我省思的便是团队身体力行所强调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性:读万卷书的同时须行万里路,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思考问题,保持开阔视野和包容胸襟,更新迭代地传递中国文化与中国力量。

法国实践行成为了我珍贵的经历。如北外校训“兼容并蓄,博学笃行”所言,我将心怀感恩、学思结合,朝着成为复语型、复合型通才的目标而踔厉奋发。最后感谢学校提供此次赴法机会、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小伙伴们的美好陪伴~符号之旅,我们携手画上圆满符号。

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2023级硕士生王梓安

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们提供的此次赴法机会。为期十天的法国跨文化交流之行,不仅让我了解了法国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而且加深了对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的理解。首先,在调研和学习方面,我们的足迹涵盖高校、媒体、文化机构、华人社会组织等各个交流平台与传播阵地,深刻认识了法国学校重视实践的培养模式、法国中国文化中心等文化机构举办的多样文化活动,以及当地华人华侨为推动两国文化互动所作出的努力。其次,在跨文化传播层面,我在ESCP欧洲商务孔子学院等高校与中国留学生和国际学生交流时体会颇深。当今Z世代群体对中国和中华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此次调研让我更加明显地意识到,中华文化不只有舞龙舞狮等传统文化,还有美食、游戏等更加年轻化的文化形式,这是法国和全球年轻人会感兴趣的部分。跨文化传播的底色是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和相互理解,桥梁是媒体和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目标是人们相互鼓励,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和谐共生。最后,我也生动地感受到了法国人的生活方式,对工作的热情和认真态度,以及当下的国际传播生态。希望这次海外调研实践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供稿 | 全体成员

图片 | 周瀚石、王梓安、王唯一、彭文文

排版 | 朱迪雯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