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的话】
追溯跨文化传播领域的历史,最早的学派平台诞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夏威夷大学主办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以及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现为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主办的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nual(后来发展为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伴随着这些发展脉络,如今的IJIR与JIIC已成为美国主导研究范式的代表性期刊,其对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贡献也依然闪耀至今。
1972年,美国学者Samovar和Porter在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一书的序言中提出,由于三词使用上出现歧义,今后将在跨文化传播领域“武断地”只应用intercultural一词,此后出版的多部专著也将此词沿用至今。如何界定cross-cultural、intercultural、transcultural三词的区别,美国的学者对此一直沿用1972年的“武断”或者“用”而不谈,呈现出根据个人理解使用甚至在一篇文章中混和使用的局面。2009年中国学者的《对跨文化传播理论两类、四种理论研究分野的廓清尝试》一文在国内跨文化传播领域首次对三词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做上下文语境比较。随后,美国跨文化传播学者Wendy Leeds – Hurwitz对文章中的观点也表示认可。
从思想史层面归纳,cross-cultural侧重于比较研究,一般用于文学和文化研究;intercultural侧重分析,源自人类学,被语言学、教育学和国际关系、传播学借用较多;而transcultural侧重思想和话语,有“反人类学”渊源,多为哲学和管理学援用。
细化分析,相比cross-cultural,intercultural更倾向于对“文化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 of culture)”进行探索。cross-cultural强调的对比性活跃在文化深层内涵的边缘;更进一步说,intercultural可以从人类学视角研究不同文化间的深层“刻板印象”以及“刻板印象”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影响。
Transcultural一词最初来源于跨文化管理研究,一些管理学家表示管理学势必触及文化深层结构;但更长远计,还要超越文化结构性边界;再从二战结束后法国一些老贵族倡导的“反人类学”——邀请东方人研究西方——来看,无论是从形式、内容还是思想价值来看,这个词的气质俨然朝向超越文学、文化研究、人类学、人种学、殖民主义研究等构筑的文化物理边界,朝向人类精神边界的消弭打开了一扇丰美的通道。
由此,从思想史的角度看,cross-cultural和intercultural的视角似乎在不断强化与加深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思想,延伸全球传播霸权色彩方面脱不了干系;而transcultural从反人类学、反殖民主义的视角思考,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视角本身就是一种学术贡献。在这个意义上,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可背负新的学术理想,超越物理和文化现实的疆界阈限,进入到对不同文化原型背后、之上的文化各自所指向的哲学存在,朝向或者审美共通性、或者生存共同性的思考,是从思想史和哲学层面,对以往的跨文化研究范式进行的转型和超越,或可建构出全球性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新图景也未可知。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
期刊官方网站:https://www.degruyter.com/journal/key/jtc/html
投稿链接: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jtc
编辑部邮箱:journaloftransculturalcom@bf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