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风采|毕苏羽:以自心与境遇为师

作者:时间:2022-04-10点击数:


简介:

   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yl12311线路检测(中国)有限公司讲师。本科、硕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于法国里昂第二大学担任访问学者。
   曾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负责国际项目策划,翻译及选片工作,参与多部纪录片和各类企业宣传片的策划和制作,指导学生创作多部国际传播及跨文化交流类短视频作品,并在中央级媒体播出。
研究方向为:视觉传播、纪录片创作、欧洲电影史论、跨文化传播、视觉及影像心理学。曾在《当代电影》、《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以及PLoS One等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多篇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选我所爱 爱我所选
   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个人志趣与爱好的形成,进而也最终决定了毕苏羽老师的学业和职业选择。“当然你要权衡利弊,去看那些所谓的‘条件’,但当你面对未来占到你生活50%以上的工作选择时,从心出发,做能让自己开心的事,从事的职业与领域能让自己时时刻刻获得成就感,是对自我价值的一次次肯定,这才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正是遵循着这样的原则,毕苏羽老师在本科阶段选择了法国语言文学并同时获得了摄影专业的双学位,这为她在未来从事视觉和影像的跨文化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看着爸爸铺在地上点评摄影作品长大的,稍大以后开始不停的看电影和纪录片,不能说我是‘迷影的一代’,但影像的世界确实是与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保送攻读硕士学位再到后来选择攻读博士学位,并在电影的发源地法国里昂作为访问学者进行了欧洲电影研究和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工作,这也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加国际化的视野。
   纪录片和电影成为了不仅仅是爱好,而是学业与职业的一部分。毕苏羽老师开设的课程都与视觉和影像相关,比如纪录片创作、中外影视文化、影视文化研究、视觉传播等。在交谈中你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老师对于影像的热爱,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欢是会在眼里看到光的。也正是对这一领域始终饱有的激情让老师在专业和教学上始终从内而外的不断成长。“能做自己喜欢的,做起来开心的事情,而这些事还能或多或少对他人产生些许影响,是天大的幸运。”


学术研究:实践是学术的养料
   作为新闻传播学科的教师,毕苏羽老师始终将自己的教学与学术研究与业界实践绑在一起。不仅会邀请一线的优秀记者编导走进课堂,和学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还始终都参与业界的创作、策划和评审工作。“学术研究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实践作为养料,时时刻刻为学术研究提供不竭的原料和动力,有时你的研究灵感就来自于某一次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反过来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所在行业的发展与进步,甚至社会进步服务的,这才是学术研究的真正意义。”学术研究与实践不是“鱼和熊掌”,所以老师也建议同学们“多去现实语境中感受,避免纸上谈兵”,这也是做学术研究要时刻注意的事。



教学工作:教学相长 亦师亦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知识已经异乎寻常的简单,那这时身为大学教师又应该身肩什么样的责任,扮演何种角色。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毕苏羽老师在谈到对教学的感受时说:“现在的学生很直接,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他们极具讽刺和批判精神,不趋炎附势,不势利世故,他们代表着离纯粹理想最近的状态。面对这个群体,你讲的每句话都有可能对他们的未来甚至人生产生影响。正因为此,每个学期的第一节课我都像第一次站上讲台一样紧张,怀着诚惶诚恐的心面对全新的鲜活面孔。我有多不安多惶恐,就有多兴奋多热爱,这种力量将我推向成长,对每一次知识和经验的输出负责,永远不让他们失望,可能这也是一种不忘初心吧。”

   毕苏羽老师对自己教师身份的定义决定着她与学生的关系。“从教的第六个年头,我还始终都觉得自己是个学生。在教学中学习,在和同事的交流中学习,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学习,在带着学生创作时学习,教师只是一个职业标签,但在日常中其实始终都是教学相长。”毕老师因此用“亦师亦友”来定义她与学生的关系,按老师的话讲“不断游走于‘正经’和‘不正经’之间”。作为“师者”,针对教学和学术问题时必须“正经”。老师是个对学生要求很严格的人。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学生在学术方面的要求是在养成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业抱有敬畏的态度将会使他们在未来处理生活各方面事务时形成分寸感和责任感。”作为“友人”,老师又有些小小的顽皮与“不正经”。“我们会在一起吐槽一起聊八卦,微信群充斥着各种表情包斗图,学生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都会聊到,那个时候我更希望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年纪略长的密友”的角色,将生活的心得体会也和盘托出。同时也或多或少消弭掉一些年龄的鸿沟,学习用他们的交流方式与他们交流,是对彼此都获益的事。”
   翻阅老师的朋友圈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学体悟和大量与学生的互动。比如在《纪录片创作》课程结束时,老师说道,“我们都重新认识自我、人和社会,还有那些飘在云端又长在烟火里的生活本身。”




采访 | 王贤思
指导教师 | 张楠
排版 | 曹萌羽
审核 | 刘滢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